描述
东坡文化网热线:
13371278989
此处广告位
苏东坡文化网

书藏于心而发与情 画出于笔而成于胸 ——贺彬诚书画展

来源:中国东坡文化网  作者:苏循堂  发布时间2025-06-19


彬诚者,姓苏,名利学,字彬诚,号姜山布衣。吾之宗亲也。其祖永乐二年自江苏鹿城黄岗岭迁鲁之姜山。传至其身,已逾二十余世矣。

彬诚出身布衣,少具大志。幼酷爱书,曾苦练于沙滩河畔。儿时即画,常涂鸦于沿学途中。基础扎实,每每有神来之笔。底蕴深厚,处处显大家风范。气韵生动,挥毫颇具东坡遗风。画中写意,泼墨尽显儒雅之气!走笔如行云流水,让人酣畅淋漓。收锋似嘎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有时画分千笔,笔笔能见刀工。有时挥毫千言,字字如水东注。万卷诗书,学富岂止五车?千里之行,尽在彬诚足下。年不过六十,学书已四十年功力。岁刚过五旬,作画达四十年磨砺。

吾曾与彬诚结伴南下深圳、厦门。也曾与彬诚同行,再去武昌,上饶。一路颠簸半路诗情。一席长谈半卷画意。谈起绘画艺术,每每口若悬河,讲起成长经历,随口娓娓道来。似孩提回忆童趣,常常嘴角含笑。如大家挥毫泼墨,尽显儒雅风范。幼年曾因痴画而误学,屡遭师长责骂。家境虽然贫寒,书画乐此不疲。微博工资月月三分,一分敬老,一分养家,一分学画。世人笑他痴,痴中求真知。偶然机缘,务工韩国。学习印染描图,更添书画功底。归国后,曾南下广东、上海,后归乡青岛。苦修技法于清华美院,参悟画理于大卫天津。求知若渴,延喆教授欣而教导。苦苦探索,曾刚老师喜而面授。几易寒暑,几多耕耘?四十载岁月转瞬而过,手法技艺得心应手。才艺双馨突飞猛进,诗词书画一路高歌。可谓日有所新,月有所得。勤学苦练,始能厚积薄发。天道酬勤,终成今日之彬诚利学。

创作日丰,艺无止境。继何延喆亲传之后,又得曾刚老师面授。深解用色之唯美,参悟用墨之精华。书藏于心而发于情,画出于笔而成于胸。笔笔出诗意,画画寄真情。为求实探索。彬诚遍走大江南北。为身临其境,利学穿越长城内外。每到一处,必求当地风土人情,每过一地,必验民俗民风。游历名山大川,参悟古人情怀。遍读四书五经,方成自华之气。半肩行李半卷书,一路出行一路画。此乃彬诚出行之写照也。而得师尊开悟,得学长点拨,得益友支持,得同道相助,则利学宽厚仁慈之福报也。

读古人之书而通古,赏古人之画而品幽。或以身临其境,穿越时空。或以思绪飘移,醉心书画。以古人为师则画里通幽。以圣贤为师,则书中喻意。于传统文化中萃取营养,方可博古通今,融会贯通。以当今文明中博览众长,才能厚积而薄发,自成一家。彬诚兼以诗词为怀,用句不拘泥于韵脚章法,偏重于内心流露。或有感而发,或直抒胸臆。每每于书法绘画中作诗填词。常常以作诗填词时书法绘画。以诗情传画意,以画意表诗情。相得益彰,互为表里。诗画呼应,护卫衬托。其作品内涵文化深厚,其艺术灵魂意境深远。

岁次丁酉孟冬,闻彬诚书画已付梓,书画展将幕。余信息交集,夜不能寐。遂以聊聊数言相寄,是为记,是为贺!

 武功郡眉山系聚星堂东坡后:苏斌(苏循堂)

     草於古郡琅琊求索斋

 

【作者简介】

苏循堂(苏斌),汉族,诗人、作家、编辑。东坡三十二世孙。字文武,号一谡。山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1998年加入北方文研所,师从著名作家张贤亮。2000年自编散文集《无话可说》诗集《青春如歌》。2018年受聘为《315记者摄影家》鲁南融媒体中心主任;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常务工作委员会委员,院士、客座教授。2023年受聘为CCTV《商企汇》、CCTV《诗画中国》栏目组编导;2025年受聘为《新时代法制新闻网》普法中心副主任;同年5月筹建《中国东坡文化网》,兼任总编辑。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诗赋学会、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北研所研究员,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召公文化研究会顾问,东坡诗社社长。代表作有《十连环》、《东坡园记》、《芦山堂赋》等。

【编辑:苏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