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东坡文化网热线:
13371278989
此处广告位
苏东坡文化网

弘扬东坡文化 厚载千年诗书

来源:四川政协报    转载时间:2025-07-25、

□陈仲文

(作者系眉山市政协常委、眉山三苏祠博物馆馆长)

“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一代文豪苏轼笔下生机盎然的“少年居室”,如今是海内外苏迷共同的朝圣地——眉山三苏祠。


6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苏祠,一路走一路察看祠内建筑、陈设、楹联、题记,了解三苏生平、主要文学成就和家训家风,以及三苏祠历史沿革、东坡文化研究传承等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广泛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能封闭僵化,更不能一切以外国的东西为圭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总书记的话,深刻而充满力量,正在东坡故里落地生根。8月30日,眉山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眉山市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传承三苏文脉弘扬东坡文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莅眉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为主题主线,认真落实文化强国、文化强省战略部署,对传承三苏文脉、弘扬东坡文化作出系统部署。


如何传承三苏文脉、弘扬东坡文化?眉山市锚定“一心三地”目标,统筹文化事业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一体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挖掘活化、教育传承、转化利用,着力打造东坡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建设全球苏学研究高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知名人文旅游胜地。


图片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加强保护传承

打造东坡文化传承发展中心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传承东坡文化的基础支撑,也是眉山打造东坡文化传承发展中心的重点。近年来,全市更加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2013年“4·20”芦山地震,三苏祠严重受损,被列入国家文物局灾后恢复重建首批重点项目,实施文物古建筑本体维修等7个项目。原汁原味的修复,保持了古祠原有风貌,三苏祠维修工程也获评第三届全国文物保护维修十大优秀工程。


2014年底,眉山建成东坡城市湿地,陆地和水域面积达3000余亩,湿地里老泉桥、醉月桥等13座桥的名称,皆来自“三苏”生平故事或文学创作。


2019年9月,全市出台《眉山市三苏遗址遗迹保护条例》,施行遗址遗迹按照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风貌协调区实行分层次保护等举措。


近年来,眉山市加强全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高标准谋划、高起点定位,形成了保护合力。


2021年10月,《眉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印发实施,眉山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轨道。2021年11月,眉山市第五次党代会把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品质立市”重点任务,根本目的是要传承历史文脉、塑造城市气质,提升眉山文化魅力。


目前,眉山正在构建由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及相关历史文化资源构成的系统保护体系,力争将保护对象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推进应保尽保。


在合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上,眉山市还通过政协等专门协商机构,凝聚力量与共识。今年,眉山市政协主要领导带队对三苏遗址遗迹进行了调研走访,并召集部分政协委员协商研讨,提炼了眉山城市宣传用语。市政协文史委召开了“助推眉山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专题协商会,走访历史文化街区,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议意见。


图片

木假山堂。邱江涛 摄


培育平台人才

建设全球苏学研究高地



苏东坡是三苏的代表,他的一生,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美食医药、勤政廉洁等诸多领域都造诣颇深。苏学研究历经多年,经久不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眉山提出,要挖掘东坡文化内涵价值,建设全球苏学研究高地。


具体怎么做?《决定》指出,要挖掘东坡文化内涵价值,搭建高规格学术平台,开展高质量课题研究,汇聚高层次专业人才,推动高水平传播交流,建设全球苏学研究高地。要着眼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持续办好东坡文化大讲堂、东坡文化干部培训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积极开展东坡文化研学传习活动,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在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代贤军看来,搭建学术平台是支撑,选择课题研究是基础,有相应的研究人才和传播渠道是保障。每个环节相互联系,共同支撑眉山建设全球苏学研究高地。他表示:“我校近期正在完成《三苏文化普及读本》的修订,丰富完善东坡家风家教、民本思想等内容。”


眉山在苏学研究上起步较早,先后推出了《苏轼全集校注》《三苏文化大辞典》等权威著作,连续多年举办东坡文化学术高峰论坛等活动,有效提升了三苏文脉、东坡文化的影响力。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表示,三苏祠博物馆正继续深化研究,创新阐释,重点挖掘三苏的家教家风、家国情怀、治国理政理念、民本思想、人文精神等。


“我们要讲清他们的宇宙观、自然观、社会观、道德观、廉洁观,讲清他们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讲清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与发展,以精深的研究成果去实现文化的传播与转化,以创新的方式,立足眉山、面向世界讲好三苏故事,实现从内容到产品到服务的全产业链输出。”陈仲文说。


图片

“是父是子”牌匾。邱江涛 摄


坚持以文化人

建设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三苏文脉、东坡文化是眉山的根和魂。眉山市坚持古为今用,把东坡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价值、行为规范融入到治国理政与对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融入到下一代培养上,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成风化俗,塑造了这座城市的精神标识。


为了把三苏好家风资源转化为廉洁家庭教育资源,眉山市纪委监委深入开展了三苏家风研究,从三苏故事和文章著述中,凝练了“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家风精髓。


眉山市纪委监委还与相关部门联合将三苏祠廉洁文化基地作为干部培训现场教学点,常态化组织弘扬三苏好家风“五个一”和推动家风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六进”行动。“我们通过创新表现形式,丰富廉洁文化产品供给和融合表达,进一步增强廉洁文化建设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廉洁修身、廉洁从政、廉洁齐家,共同形成廉荣贪耻的社会风尚。”眉山市纪委常务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市委巡察办主任郑高庆说。


在眉山,“小东坡”们也饱受东坡文化浸润。


走进眉山市苏辙小学,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扑面而来:大气精致的苏辙家风浮雕墙、随处可见的“三苏”经典名句和诗文、“四个自信”浮雕墙、象征“三苏”文脉的砚台小品、上千幅学生绘画作品、灵动的书法操、琅琅的经典诵读声……“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渗透的民族精神浸润、激励学生成长,让中华文脉代代延续。”苏辙小学校长周吉群表示。


“像东坡一样”——眉山市东坡小学的校训言简意赅。在学校里,孩子们听着东坡故事,学习东坡诗词,副校长李爱刚还编写了多首“东坡歌”。东坡小学的下课铃声便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眉山传承三苏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今年5月30日开播的动画片《少年苏东坡传奇》第一次以动画的方式还原了北宋时期的眉州风貌,展现了少年苏东坡在眉州成长的可爱形象,用动画将眉山的美景美食等文旅资源展示在观众面前……数据显示,近3年来,眉山累计开展针对东坡文化及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展示、展演和研讨交流活动382次,参与群众达30万人次。


图片

是父是子——“三苏家风进万家”主题展。


坚持文旅融合

建设知名人文旅游胜地



品尝特色美食、逛热闹集市、乘舟游河……近年来,眉山把三苏祠、东坡水街、江口沉银博物馆、瓦屋山、岷江、乐高乐园、维亚康姆国际文创基地、柳江古镇、幸福古村等串珠成链,把传统与现代、山水风景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投入真金白银,集中打造出了山水相依、文景相融的文旅消费新业态。


在文旅融合上,眉山又以独特的东坡文化为重点,完成了中心城区古城门楼等历史风貌区打造,建成了东坡城市湿地以及苏轼公园等一批城市文化公园,并结合泡菜、青神竹编、森林康养等,打造了会展游、康养游、研学游等新产品,找到了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新增长点。


文与旅相伴,旅因文而兴。眉山提出,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加强东坡文创品牌建设,强化文旅产业支撑,建设知名人文旅游胜地。眉山市东坡区不断整合区内文旅资源,持续推动旅游与商业、教育、工业、会节、农业等业态协同发展,探索了一条具有东坡特色的“旅游+”路径。如今,“东坡文化、东坡水街、东坡味道”三大品牌日趋成熟。今年年初,北京冬奥会推广歌曲《冬奥有我》,MV在东坡区的远景楼、水街等地取景25秒,将东坡的人文之美传向世界各地。


“实现‘一心三地’目标,做好规划至关重要。”眉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王枫说,目前该局已经着手征集和制定三苏故里文化旅游片区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全市也将有序推进三苏祠片区更新和眉州古城墙遗址公园建设,支持三苏祠博物馆申报国家一级博物馆。


文旅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个项目的支撑。接下来,全市将着力串联岷江两岸三苏遗址遗迹,推动三苏故里文化旅游片区创建5A景区,打造“三苏遗址遗迹游”“东坡美食体验游”“东坡文化研学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实施东坡文化业态培育行动,培育东坡美食、文创演艺、夜间经济等文旅消费新场景,让东坡文旅真正热起来、火起来。


□李幸


图片

“日啖荔枝三百颗”东坡荔枝分享会。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大力推动三苏祠保护利用再上新台阶


今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其中考察了三苏祠。习近平总书记了解了三苏生平、主要文学成就和家训家风,以及三苏祠历史沿革、东坡文化研究传承等。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说:“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这句话从国家层面、政治层面、历史层面、文化层面道出了三苏祠所承载的文化内涵,道出了“三苏”崇高的历史文化地位和深厚的当代价值。这既是对三苏祠和“三苏”的肯定,也是对三苏祠的发展提出更高目标和要求,更是对中华文化的敬畏和自信。听了这句话,让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与兴奋,更深感责任与压力。三苏祠在新的历史时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以更宽的视野确立三苏祠的“位”


三苏祠已不仅仅是苏家祠堂、眉山地标,这个小小的百亩祠堂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蕴含了巨大的价值与潜力。我们要以更强的历史自觉,把三苏祠放在中华文化的背景下去审视,把“三苏”放在民族自信的道路上去标识,从三苏祠打开一扇通往中华文化的大门,从“三苏”找到作为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应有的志气、骨气、底气。三苏祠是千年历史的沉淀,更应该成为当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面大旗,汲取治国理政思想理念的一座宝库,实证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一个典范,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的一块高地。力争在近五年的时间把三苏祠建成国家一级博物馆,大力推进5A景区建设,再用十年的时间,即在苏东坡诞辰千年之际,把三苏祠建成世界一流的博物馆,为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贡献眉山经验。


以更大的投入保护三苏祠的“形”


三苏祠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期得到国家和省、市的大力支持。我们将以更真诚的尊重、更大的投入和更精心的呵护,推动三苏祠的提档升级,将三苏祠打造成集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活化利用于一体,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基地。下大力气拓展三苏祠外围空间,解决三苏祠停车难、进入难的问题,建设学术报告厅、专题图书馆等,舒缓三苏祠的生存空间,强化三苏祠的功能。高标准做好16处古建筑及馆藏文物、名木古树的日常养护、维护。要按照川西古典园林的特点,对三苏祠园林景观进行优化提升。加强对馆藏文物及古籍善本保护的科技投入,建设文物修复室、研究室,购置相关检测及修复设施设备;对古建筑及馆藏文物(藏品)、古籍善本进行数字化扫描,建立完备的数字档案。持续征集文物和藏品,丰富博物馆馆藏。


以更深的研究丰富三苏祠的“神”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要求,深化研究、创新阐释,开辟新时代苏学研究的新视野、新境界,开展高质量课题研究,为推动眉山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启迪。明确今后研究三苏文化的方向和重点:家教家风、家国情怀、治国理政理念、民本思想、人文精神等,讲清他们的宇宙观、自然观、社会观、道德观、廉洁观,讲清他们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讲清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与发展,以精深的研究成果展现三苏祠的博大,以丰满的阐释展现“中国有‘三苏’”的自信。


以更广的渠道传播三苏祠的“名”


以更高的站位推进三苏祠展陈改造提升,增强展陈的义理性、叙事性、系统性和体验感,打造具有全国范围影响力的精品展览。立足眉山,以党员、干部、青少年为重点,以三苏祠为载体加强三苏文化家训家风教育,在三苏祠建设苏门家风家教馆,打造三苏家风家教流动展馆,积极争创全国、全省家风家教实践基地,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建立三苏文化外宣全媒体矩阵,打造全媒体产品;推进品牌化输出,统一三苏文化IP形象和宣传语,作为城市形象统一推广;创新文化出海方式,面向世界讲好三苏故事,实现从内容到产品再到服务的全产业链输出。


【编辑:苏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