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东坡文化网 作者 苏循堂 发布时间2025-06-13
清明前日,云淡风轻。余应族内宗亲相约,自驾寻根之旅。
祭祖心切,一路绝尘。上长深高速,转242省路,疾驰临洪闸大桥,再穿北固山隧道。抵连岛,登北固山,寻二祖避难处。盘级而上,沿路相询,游人摇头,地主摆手,未果。此愿未了,心情怅然。
遂登高远望,山之尽头是海,于眼前茫茫无际。转身鸟瞰,海之尽头是山,于脚下巍然耸立。抬头仰望蓝天,苍天浩瀚而无言,低头俯视大海,碧海苍茫而无语。山水相依,海天一色,真可谓浩浩然苍天似大海,茫茫然,大海似苍天。一时顿觉心旷神怡,万事悠然。
临外海,再看海面。无风,海如处子。虽烟波浩渺,只见娇羞,不见狂澜。肆意的阳光投射海面,波光粼粼,万斛明珠。不禁想起隔岸海上碑京祖之题字:星河影动,撼雪喷云!今临海远眺,岚山依旧。前朝往事,依稀梦里。追忆二祖当年,仓皇辞庙,避难海岛。北固盼明师,良臣多无奈。他日仕清庭,只为遂民心。历史评判任由说,保境安民兹事大。一时感叹历史之浩瀚,我辈之渺小,不胜唏嘘。
神游毕,过金苏村,抵云龙涧。一路多奇石耸立,如刀劈,如天降,如飞来……或涧底耸立,或一石擎天,或双石相拥……最险天官石,一石天棺,五百壮士,英灵所系。拾级而上,过半山,仰望山顶,山泉疾奔而下,如蟠龙出涧,几度飞流终入海,自成奇景一线天。其水清澈无比,绕过山涧,蚀去泥土,东流入海,不舍昼夜。
下山再回金苏村,聚父男子侄数十人之众,骨肉相认,兄友弟恭,追思慎远,共忆祖德,相宴甚欢。午餐毕,驱车苏氏祠堂之旧址,院内一银杏古树,族人相传为京衮二祖当年手植,其树母子相依,双树成林。母树三人不能合抱,高十数丈,枝繁叶茂,根深蒂固。象征我支人丁兴旺,家业昌盛。遂留念玉成,继北行,至乐寿山庄,坐向若亭,观瑞石窝,登望海楼,再觅二祖避难处,遍寻数峰,多见各处石刻遗迹,终有惊喜。遗座位于向若亭北30米,独岩伫立,静卧园中,岩背开凹槽,曾载京衮手迹。
据张百川《云台导游诗钞》记载:碑文“明二苏避难处”。碑上款小字“岁乙丑中秋之吉”,下款小字“兄御史弟贡生苏京苏衮”。可惜今已不存。明由崧(即福王)弘光元年是乙酉,其时山东为清所有,群寇如毛,二祖为躲清庭追杀,避难海上,牧马连岛,今之苏马湾亦因京衮二祖而得名。京祖隐居墟沟期间,悠游山水,到过宿城并有诗传世:“别有寻幽径,重来另一天。峰回山势迥,路转地形偏。窈窕荒蹊窄,嶫峨峭壁悬。闻(字误?)观山鸟美,淇澳卧龙眠。摩石敲新句,拂苔读旧篇。沉沉禅境寂,泠泠梵声喧。羹煮云根蔌,茶烹涧底泉。青菁尘外饭,白云坐中联。山下耕桑侣,逃秦不计年。”诗中不难看出,京祖当年对明师的期盼无望后,作为一朝重臣,唯有寄情山水的苦闷,一句逃秦不计年,饱含了多少无奈,多少心酸在里面。
时光荏苒,转瞬数百年,今我辈登山寻祖之足迹,祖才吾不能得之,祖望吾不能比之,唯庆幸吾辈生逢盛世,政通人和,四海安定,国泰民安,方才能玉成此行,偶得此篇。再登望海楼,以一阙《长相思-----登望海楼凭吊京衮二祖》结束今天的寻根之旅,愿二祖于九泉之下,伏惟尚飨。
望海楼,望海流,几度回望几度愁?二祖曾倚楼。今记否?明记否?京衮碑座依旧在,无言写春秋。
武功郡眉山派聚星堂东坡后:苏斌(苏循堂)拜撰于丁酉年清明
【编辑:苏嘉文】
东坡风公众号
品读苏文化公众号
世界苏姓文化荟萃公众号